 |
|
Home | About Us | Contact Us | Around Sydney | Activities | events/news | events/news/activities pg2 | events pg 3 | event pg 4 | 39 world cl carnival at penang chung ling 17-19 aug 2007 | photos
|
 |
Chung Ling Alumni (Old Boys Association) Sydney, Australia (CLOBA)
|
 |
event pg 4
|
 |
.
|
 |
槟威新闻 ] |
|
|
钟灵中学校长荣休晚宴
沈仁东:返母校任校长 是我人生最光荣时刻 2006-5-7
19:37:55
(槟城7日讯)钟灵中学校长沈仁东认为,自己可以回母校钟灵中学担任校长一职是他事业上的最高峰。
“能够回来钟灵教书是一种光荣,可以担任副校长也很光荣,而当了校长就是我人生最光荣的时刻!”
荣休晚宴闹哄哄
他是在槟城钟灵中学家教协会及66/68年同学会为他提早2天举办的荣休晚宴上如是表示。晚宴是在该校怀泽堂举行,共宴开68桌,前来参与的老同学除了来自槟城外,还包括了吉隆坡、新加坡和英国,其他人包括了钟灵家协、教职员、国中校长和一些朋友。
谢有吉:将钟灵文化传给下一代
1966年/68年同学会主席拿督谢有吉局绅说,沈校长平易近人,乐于助人,在学校特别受到教师的喜爱,后来毕业后更执教鞭。沈仁东校长在钟灵中学接受教育,接受钟灵的文化熏陶和受该校10大训条的教诲。因此他2次在母校服务期间都将钟灵文化和传统教育传给下一代。
“沈校长爱钟灵的精神促使来自各地的同学都来参与他的荣休晚宴,这值得沈仁东引以为荣。担任66/68同学会总务的沈仁东校长对同学会贡献很大,我希望他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和协助同学会的活动。他是66/68年同学会的永远总务!”
谢有吉局更在会上大爆沈仁东校长中学时期的花名。他透露,同学因沈校长的身材不高,所以同学戏称他“Panjang”。
蓝武昌赞沈仁东为人处事厚道
马来西亚钟灵校友会总会长拿督蓝武昌指出,沈校长得到同窗的欢送,显示出爱吾钟灵精神的可贵。他相信沈仁东校长和同窗们都有深厚感情,证明他为人处事厚道,相信在他掌校期间也得到学生们的爱戴。
他说,学生在董家教3方面的配合,对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,21世纪学术竞争,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师资和优良的学习环境,除了吸取知识,做人处事也非常重要。将来学成的子弟,方为品学兼优的人才,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,在家庭里成为孝顺父母的子女。
筹委会主席方崃兴也在会上致词。出席的嘉宾包括了家协主席张彬圣、家协财政詹邵琍及国中正副校长张彼得、吴文宝、刘世良、林嘉骅、吴清建、郑伯谅、杨源成、陈金忠、梁淑玲、程丽仙、杨韺伈和邱瑞如。
21/5/2006/ao | |
|
 |
|
|
|
|
 |
.
[ 光华言论 ] - 你怎么说? |
|
|
吾爱吾钟灵 2006-2-5 15:08:09
作者:颀洋(传真自纽约)
去年岁末,三、四百名上世纪50年代的老钟灵,在槟城举行别开生面的“爱校运动50周年纪念聚会”。不巧适逢颀某云游异乡,无缘参与其盛,深引为憾。
春节前,有幸从邮局接到一本关于该盛会的纪念刊,打开一读,真有几篇正气凛然的大好文章。然而,美中不足,以下的几个说法,纵然不全像是胡说八道,有些的确没有“从实招来”。忝为当年的受害人之一,颀某直肠直肚,延至今日实话实说,只想补凑一份热闹,别无他图。
(一)有文章说:殖民时期的钟灵中学,采用“中英并重”的教学方针。
此话与事实颇有出入。记忆所及,当年钟灵的初中课本,采用中文的只有华文,史地与公民寥寥几科,其余的主要学科,无一不彻底英化;上了高中,不论商科或普通科,情况更是惨不忍睹:公民课不再入流,地理书改用ABC,历史念的是The
Great British Empire,专门向钟灵学生灌输“大布列颠帝国”的光荣与伟大;而华文科呢?就此沦为“万红丛中一点绿”的“孤语寡文”,靠着一本相对轻巧的“中华文选”,在那块明明写着“华校”二字的招牌底下,躲进一个角落里苟延残喘。此情此景,倘不改口说母校“重英轻中”,却还硬说是“中英并重”,不觉得可能有点理亏吗?
㈡也有文章说:在21世纪,只有掌握足够的英文,才有竞争的资本和能力。
要是时光倒流,这话说在殖民地时代,虽然奴味扑鼻,仍不失为一句识时务的“俊杰之言”。其实,在那个Great
British Empire日暮途穷之初,霸踞在神台上的英文,早该被轰下来,从上世纪后期迄至今日,亚洲四小龙和二大龙的经济飞跃,于英文明摆着“干卿底事”?儒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的作用,才是关键的因素。如果“只有掌握足够的英文”,恐怕还得依赖输出女佣去赚取外汇了。
进入21世纪,就我华裔学子而言,所有主要学科的首选媒介语,非方块字莫属,不是任何ABC。中学毕业后,想要升学的,大可负笈中国。这条出路只有万利,绝无半害。没准哪一天,马来西亚人还能抢在“神州号”飞船之前,先上月球去给嫦娥婆婆请安。这不是痴人说梦,而是再一个MALAYSYA
BOLEH!
(三)又有文章说:……为着跟上时代的脚步,中国也大力鼓吹学习英文。
这个牛头不对马嘴的例子,除了博人一粲之外,只是废话一堆。尽管不乏洋奴,中国人学习英文,正如英国人学习中文,都是出于顺应潮流的务实需要,有个适可而止的极限,绝无可能“中英并重”,更不至于自暴自弃,堕落成“鹊巢鸠占”,像钟灵那样忍心让自己的母语“禅位”予舶来客。
(四)另有文章说;指斥钟灵出卖华文教育,无异指包括学生在内的3千人之众。
此话无中生有,类属栽赃嫁祸,无异于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。当世界舆论谴责美国到处煽风点火、无恶不作时,未闻有美国人拍案而起、忿忿不平地硬指世人骂的是美国的3亿人口。何也?只因你是你、我是我,在白衣庶民和朝廷之间,美国人民毫不含糊,早已划请一条鲜明至极的分界线,犯不着一厢情愿地捞过界去替当权者舍身顶罪。
纳闷得很,人家骂的是母校的掌门人,壮心不已的老钟灵,干嘛非得自作多情、捆绑无辜的三千人在一起引火自焚?
话虽如此,实际上,每当有人讥嘲钟灵是挂羊头卖狗肉的“伪华校”或“变相英校”时,身为深爱母校的校友,听到这类冷言冷语,颀某真是情何以堪?在“吾爱吾钟灵”的精神威召下,本能地多次萌生为母校开脱的冲动,但话还没出口,就觉得难度太大,实至不好自圆其说。加上口拙腮笨,于是又一次结结巴巴、无言以对,最后仍旧是以理屈辞穷而颓然败逃。老钟灵人才济济,若有精诡辩术者,万乞有以教我。哪怕是强词夺理,颀某一律照单全收。先此拜谢了。
| |
|